盡管這一段時間以來,電商促銷產生的海量訂單,已經壓得快遞員小于有些喘不過氣來,但他還是忙里偷閑,比如利用等客戶取件的幾分鐘,拿出手機看一看,手指不停地在屏幕上滑動。
最初以為他在刷微信朋友圈,后來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在搶返鄉的火車票。“我早就買到了下個月回家的車票,不過是一張硬座,看看能不能瞎眼貓碰上死耗子,搶張臥鋪!毙∮谡{侃道。
小于告訴《現代物流報》記者,他打算忙過“雙12”、圣誕、元旦這三波訂單高峰就回家了!斑@段時間正是件最多的時候,雖說累點但收入能比平時高不少。多掙點好給父母買幾件像樣的禮物!碑斢浾邌査斑^完年還回來嗎?”小于摸著鼻子說,“再看看吧,估計是不會回來了!
距離農歷新年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不過與小于有著類似想法的快遞員并不在少數。去年的數據顯示,大約有50%的快遞員返鄉過年!敖衲甑那闆r估計和去年差不多”,小于告訴記者,“有幾個同事以‘早點回家’為由,趕在‘雙11’之前就不干了,其實是因為年底活多、人少,特別累!
為 何 辭 職
原來在東北老家的一家汽車維修店做“小工”的小于,于2015年春節后,在發小兒的鼓動之下來到北京!叭胄虚T檻低、月收入過萬、干好了還能當個小頭頭”,懷揣著對未來美好憧憬的小于,成為百萬快遞配送大軍中的一員。“底薪3000元,每送一個快遞有10%的提成。”小于告訴記者,入職第一個月4000多元的收入,讓他很是興奮。盡管每天要起早貪黑,但是小于覺得還是很值得的。“畢竟在老家做‘小工’,每個月只能拿1000多元的工資。時間長了,大客戶多了,收入會更高。”
然而,干了幾個月多后,逐漸摸清“行情”的小于發現,現實遠非他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霸率杖脒^萬的快遞員不能說沒有,但是絕對是少之又少。”小于告訴記者,“要么是一些干了好多年的業務員,他們手里有很多大客戶,要么就是網點的承包商。對于我們這種新入行的菜鳥來說,干得好的可以拿到五六千。我所在的片區,大客戶都被開發得差不多了!
巨大的心理落差,讓小于有了辭職的想法!跋掳肽晔强爝f旺季,比平時能多掙一些。”這是支撐著小于沒有“半途而廢”的唯一動力。但是即使這樣,小于仍覺得自己的收入與付出的汗水不成正比!半p11”期間每天幾乎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這讓小于大呼“吃不消”!芭杉渴瞧綍r的2倍多,從早上6點至少要忙到晚上9點鐘!
小于告訴記者,與大多數快遞員一樣,公司沒有和他簽訂正式勞動合同,也未繳納各種社會保險,只是上了一個意外傷害保險。在小于看來,這更多的是公司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業務員一旦出了事兒,可以把賠償責任推給保險公司。“騎著電三輪穿行在密集的車流中,安全風險非常大,沒有保險,這個責任誰來負?”
最近在朋友圈瘋傳的一條微信,更堅定了小于辭職的決心—— 某快遞員辛辛苦苦干了兩個月,不但沒有拿到一分錢,辭職時被告訴欠公司2萬多元。小于略顯激動地說,“快遞公司一邊每天都在招人,一邊卻以各種名目苛扣快遞員的工資,誰還敢來干!”
加之,社會上對快遞員這個職業缺少必要的尊重,讓小于們迅速退出被冠以“朝陽”頭銜的快遞產業。
如 何 留 人
一線快遞從業人員流失率高,供不應求,特別是在每年春節前后,快遞企業都想方設法留住快遞員,加薪、調休、增加提成比例……即便如此,基層快遞員的流失率一直在70%左右。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痹谛∮诳磥恚@都是快遞公司“自找的”!拔疫年輕,苦點兒累點兒都不怕,但是總不能一輩子都送快遞吧!”
其實,小于們的要求很簡單:與付出相匹配的薪金、必要的社會保障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通暢的職業上升通道,讓他們能夠快樂的工作。
有媒體報道,順豐的員工流失率不到30%,而春節假期后,順豐員工的報到率連續多年達到90%以上。這主要緣于其構建了優越的人才環境,在招培管評、薪酬、激勵、職業生命周期等方面,站在員工的角度思考問題。如在員工職業發展方面,順豐多年前就提出了“千里馬”人才培養機制,堅持從企業內部提拔人才——員工通過內部選拔、培養、考核,最基層的快遞員甚至可以成長為副總裁。
這是順豐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即用文化來吸引人、塑造人。無獨有偶,百世集團總裁周韶寧此前接受《現代物流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企業文化對快遞員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捌髽I一定要強化自身的文化建設。老板是烏煙瘴氣,管理人員是烏煙瘴氣,小件派送人員一定也是烏煙瘴氣!
企業文化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對快遞企業來說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那快遞企業不妨從快遞員最為關心的薪金待遇入手,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激勵機制。
今年“雙11”期間,百世匯通運營中心制定下發了旺季敬業獎和“雙11”百世英雄獎,鼓勵員工在“雙11”期間積極作戰,爭做百世英雄。同時各地分撥中心使用獎勵基金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并通過動員大會提升士氣。核心分撥計件工資的推廣,多勞多得公平分配的機制也大大地提升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目前,國內市場的主流快遞企業已經開始有意識地規避價格戰,改弦更張,淘汰以價換量的市場擴張方式。但是對于中小快遞企業來說,價格戰仍讓其飽受“生”與“死”的煎熬,無暇顧及一線從業人員的艱難處境。但無論如何,快遞企業要免受“用工荒”的病痛折磨,升級服務,向服務要效率是必答之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