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4.2萬億元,同比增長33.3%,其中進口占比約14.6%,發展潛力巨大。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將達到6.5萬億元。當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渠道。但在跨境電商業務井噴的背后,物流卻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最大難題。在跨境電商平臺的訂單投訴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物流原因引起的,這也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跨境網購體驗。同時,跨境物流成本大致占到總成本的20%到30%,這讓不少小商家望而卻步,對大企業來說也是不小的成本。要為用戶提供“直達”服務,就必須有高效的物流、結匯等快速服務,那么跨境電商平臺和物流企業該如何突破物流痛點呢?
阿里從去年開始就借助旗下菜鳥網絡開始搭建跨境物流體系,以支撐天貓國際的海外直購服務,消費者最快可在一天之內收到海淘包裹。菜鳥網絡通過與圓通合作,目前已經打通了國內-東北亞(韓國)、香港-大陸的跨境快件通道,國內部分區域已可實現次日達。此外,菜鳥網絡還在俄羅斯、新加坡、芬蘭等國與當地合作伙伴進行數據對接,開發適合中國用戶的快遞產品。京東則采取了與國際第三方大型物流公司合作,其跨境電商業務的物流能力已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段,京東還開通了在寧波、杭州、廣州3個保稅區的口岸服務,解決商家的備貨及倉配問題,縮短產品運輸時間,滿足全球購產品的及時配送。除此之外,1號店、唯品會、聚美優品等公司也采用自建或合作的方式,來解決跨境電商物流問題;此外,還積極與上海、杭州等地保稅區合作,嘗試跨境保稅模式,以此確保為用戶提供更為穩定的物流服務。
在互聯網巨頭各自奮戰的同時,傳統物流企業則開始以行業聯盟的形式來應對跨境電商的物流難題。就在前天(9月8日),由58個城市社團組織、物流企業和地方政府作為發起單位的“一帶一路(1900.95,2.100,0.11%)”跨境電商物流合作聯盟(下稱“聯盟”)在蘭州成立。該“聯盟”通過構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市、企業和社會組織間的溝通協作橋梁,搭建多層次、多元化、高效率的對話、協商服務平臺,將跨境電商物流產業發展成“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同時,發揮“一帶一路”沿線各城市海港、陸港、保稅區、編組站、重要節點等物流資源優勢(1945.60,-5.440,-0.28%),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市物流市場的對接,優化區域內物流資源配置,促進物流產業結構優化和提檔升級。此外還將協同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物流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應用,推動區域內物流技術、物流人才交流合作與培養,探索共同培養市場急需的物流人才,加快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站在跨境電商的風口-中國傳統商貿企業轉型方向與策略研究報告》顯示,物流在跨境電商業務中,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將決定著未來各個公司的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因此,包括阿里、京東等巨頭在內,跨境電商企業均會在這一領域繼續加大投入,提升服務。而除了現有的物流體系外,各大公司未來還會通過合作進行更多的嘗試,以此創新跨境物流模式,提升物流效率。而傳統物流企業在跨境貿易電商化進程中同樣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伴隨跨境電商市場的迅速發展,作為第三方物流的快遞企業與電子商務平臺、網商企業的合作日趨密切,包括信息處理、貨件管理、服務創新、運輸網絡、海關通關、人力資源等諸多方面。國內快遞巨頭在跨境物流的構架上仍然處于初級階段,跨境電商蛋糕誘人,但如何花更多人力物力布局跨境物流,努力提高物流效率并做好配套服務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