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現代物流建設,為什么輿論反響平平
時下,距鐵路發出向“三年創世界一流物流企業”進軍的目標已有一段時間。在鐵路積極推動現代物流的建設過程中,不乏出現成立物流園、開行物流專列、建立95306貨運平臺的應時之作,這都反映出鐵路對于適應和把握市場熱點發展的努力方向。但對于鐵路這樣的大型央企,躋身現代物流競爭格局中,為什么其新聞效應卻遠不如鐵路調圖那樣的社會反響呢?我想,鐵路缺乏創新意識應該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實事求是的說,當前鐵路部門應對現代物流的舉措多屬于模仿,當然這也在情理之中。畢竟一個在市場格局中處于落后不利局面的企業,要想迎頭趕上并進而占據優勢地位,學習并吸取他人的先進經驗是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縱觀鐵路貨運改革的每一步舉措,幾乎都是在市場發展形勢的逼迫下被動而為,鮮有主動出擊之作,這可能與鐵路長期的運營模式有很大關系。鐵路運輸不同于公路和水運,“全國鐵路一盤棋”的高度集中指揮模式,決定了鐵路在面對市場形勢瞬息萬變的情形下,不可能立即做出反應。它需要統籌安排做出穩妥的調度指揮,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運輸資源的合理分配,這可形象的看作是“船大不好調頭”。而與此同時眾多物流快遞公司卻充分發揮自身短小靈活的特性,將觸角伸向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賺得是盆滿缽滿,好不痛快!
因此在聽聞鐵路明確“三年創一流”目標后,眾多物流公司并沒有感到有多少壓力,至少新聞媒體就反映平平。可能在他們看來鐵路陳舊的運輸管理體制,早就應該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而鐵路繁瑣的運輸手續并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如果要說鐵路與物流公司相比最大的差別在哪里,那么缺乏專業的快遞團隊是較為明顯的特征。這的確也是當下鐵路物流的短板所在,在這個問題上不知為何進展至今仍然緩慢,至少筆者還未聽說過有那一支隸屬鐵路的專業快遞團隊,被新聞媒體廣泛報道過。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即便鐵路組建了專業快遞團隊,那也只能算跟上時代物流發展步伐,并沒有什么過人之處。要想在市場競爭中后來居上,沒有自己的絕活兒恐怕多半是不行的,這才是鐵路物流今后的重點研究方向。在此,筆者認為鐵路物流的優勢在于規模化,過于零散的貨物運輸成本自然要高。而與快遞拼小件貨物運輸,非明智之舉。在這個層面,不如采取合作共贏的模式更好。另外,鐵路物流要突出風雨無阻抗擊惡劣天氣的行業優勢,近快形成自己的品牌效應,樹立鐵路物流的口碑,這在當前也屬較為緊迫的一項工作。畢竟鐵路物流在社會上影響并不算大,身處現代競爭社會,廣告效應不明顯當屬企業的明顯不足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