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電航空貨代上,我們曾經錯過了一次發展機會,這回我們要認真備戰,爭取捷足先登。”
重慶會通華聯國際貨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會通華聯)總經理劉露最近陷入深層次思考,她得找準近幾年公司的發展方向。而為她指明方向的,就是國際物流分撥中心。
“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海上絲綢之路樞紐、長江經濟帶建設樞紐”戰略定位帶來的貨物大進大出,以及江北國際機場、空港保稅港、渝新歐鐵路、億贊普平臺的平臺聚焦作用,一直讓作為臨空都市區三大支撐平臺之一的國際物流分撥中心備受關注。
對于這個與物流息息相關的重大項目,社會各界對其未來發展有何期許和建議?本期報道,我們來一起聽聽他們的聲音。
謀發展
企業
錯過筆電貨代良機
紡織運輸企業謀轉型
“在重慶直轄初期,我們就看到了這個城市的發展前景。”劉露介紹,會通華聯1998年就在重慶設立了大陸地區的行政總部,早期公司的業務主要是向美洲運輸紡織類產品,這也是外資企業在中國最普遍的業務。在重慶打造全球最大筆電制造基地的過程中,各大物流企業在初期進軍筆電航空貨代,都分到了一杯羹。而對于一個大型的外資企業而言,由于對于本土形勢的把握不夠透徹,也不愿意冒險涉足自己不熟悉的業務范圍,在筆電貨代上錯失良機。
聽到渝北區會同機場集團、保稅港公司共同規劃建設的國際物流分撥中心時,劉露有些興奮地說,“在筆電航空貨代上,我們曾經錯過了一次發展機會,這回我們要吸取教訓認真備戰,爭取能捷足先登。”
劉露表示,希望在做好筆電航空貨代的基礎上,可以開辟更多的產品,促進航空物流市場多元化發展。
而實際上,國際物流分撥中心不僅是分撥、集散筆電,智能裝備、黃金珠寶、高檔箱包、高檔服裝、高端汽車零配件等高附加值的產品都是未來的主要貨源。豐富的貨源對航空貨代企業提出更高技術要求的同時,企業也能在其中賺到更豐厚的利潤,國際物流分撥中心的出現,猶如一場春雨,給航空貨代企業帶來生機。
獻計策
政府部門
“組建多式聯運公司”
在渝北區發改委副主任張維看來,目前,條塊分割式物流系統運營成本都比較高,如果由國際多式聯運經營人負責統一組織,發貨人就可以享受“一次托運、一次計費、一份單證、一份保險”的服務,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建議由市政府主導,構建服務于重慶國際物流分撥中心的國際多式聯運體系。
初步考慮以渝新歐、江北機場為主體,引進公路運輸、水運、快遞方面的領軍企業,開放式共同組建國際多式聯運股份公司;依托億贊普的技術優勢,構建該集團的信息平臺,同時與國際知名第四方物流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利用其提供的高效率供應鏈管理技術和信息技術,實現該股份公司的服務增值。
機場
“給予專項的政策支持”
對于機場來說,也有很多期待實現的目標。
江北國際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機場在引入順豐重慶地區中轉場項目的基礎上,力爭盡快將順豐華西區樞紐中心、順豐國際快件項目落戶重慶機場。同時,持續推進國際快件中心(三期)規劃建設工作。并與渝北區建立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全面實現“港區互動”,助推臨空都市區建設。
而在發展中,機場最關心的就是扶持政策問題。
該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重慶扶持航空物流的政策相對不系統,建議由市級相關部門牽頭,對航空物流發展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因素進行剖析、研究,重點對貨運航線和貨運航班補貼、貨運航空公司的引進、物流和貨代公司的扶持、中轉貨量和國際貨量的補貼等方面進行深入的調研和研究,盡快出臺可持續的扶持政策。
同時,由于快件中心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回收期長,同時具有鮮明的公眾平臺的特征,建議參照鐵路物流基地給予專項的政策支持。
專家
“培育高端制造貨代市場”
據重慶慶物流協會秘書長焦飛觀察,重慶國際貨運航線偶爾有不穩定的運行狀況,有些航線開一段時間又取消了,企業的物流方案又必須隨之做出調整。“水運占據運輸老大的位置,要歸功在快班輪上,每周定期走貨,讓長線客戶感到十分有保障。”焦飛希望重慶的貨運班次能夠更穩定,頻次能夠有所提高。
“不過,航班取消也是由貨源決定的,沒有人想做虧本的生意。”焦飛說,重慶除了筆電,在高端制造上面還是比較空缺,航空貨代市場還需要培養。為此,早期要依靠政府引導,吸引優秀物流企業入駐,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培育市場。
焦飛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系統規劃,特別是在供需平衡上,當經濟總量與運輸水平實現了雙重保障,重慶的航空物流才會騰飛。
記者 王永娟 蘇祥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