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日前,深圳檢驗檢疫局福田保稅區辦事處(以下簡稱福保辦)將轄區進出口企業反映意見是否暢通...... 通訊員 涂丹陽
日前,深圳檢驗檢疫局福田保稅區辦事處(以下簡稱福保辦)將轄區進出口企業反映意見是否暢通、企業訴求是否得到及時解決當成自身工作是否有成效的關鍵點,把具體工作開展到基層、落實到一線,切實做好服務企業、促進發展的大文章。
以需求促改革
“得知福保辦為進口酒類的大公司專門設計了‘集中檢驗、分批核銷’的監管模式,我們也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申請享受跟大公司一樣的政策優惠,沒想到真的可以,這下我們公司可以發展更快了。”商之星公司是一家剛剛開始從事進口酒類業務的小企業,能享受與大企業同等的便利,他們之前想都不敢想。
進口葡萄酒業務是福田保稅區的特色業務、重點業務。近年來,保稅區進口葡萄酒業務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的勢頭。今年前三個季度,經福保口岸進口酒類的批次同比增長了43.54%,貨值同比增長了65.12%,達到2.13億美元。
隨著進口葡萄酒業務的不斷發展,企業對通關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我們的監管模式,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福保辦副主任秦興偉介紹,“‘集中檢驗、分批核銷’是我們辦事處推出的一種新的監管模式,它充分發揮了保稅區的地理優勢,利用保稅倉儲時間完成進口酒類大部分檢驗流程,既提高了通關效率,又明顯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同時,福保辦轉變思路,改變以往以檢驗檢疫部門為監管主體、企業被動接受檢驗監督的模式,明確提出“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形成“1 N”的長效機制,所謂“1”,即以企業誠信為一個前提;所謂“N”,即對誠信企業不斷推出各種便利措施,將這些措施向全區所有進口酒類企業推廣,促進保稅區的酒類貿易健康成長。
以發展破“瓶頸”
入境維修產業在福田保稅區已發展多年,在檢驗檢疫部門的規范和扶持下,產業的進口額從2007年的6000萬美元發展到2012年的2.2億美元。但是當前整個產業面臨著要素成本不斷上漲、缺少政策引導和產業發展規劃、政策限定遲遲不能突破等一系列挑戰,產業發展遇到了瓶頸。
“看著企業面臨的困難,我們心里非常著急。”借深圳市即將發布保稅區轉型升級總體方案之機,福保辦在方案的起草、征求意見階段主動對接,積極作為,成功將在福田保稅區“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入境檢測維修示范區”寫入總體方案中,與此同時,成立“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入境檢測維修示范區”創建工作小組,開展政策研究,爭取更大政策支持,積極與企業溝通協調,找尋政策突破口。
目前,深圳市桑達電子產品維修服務有限公司的第三方維修試點工作及深圳市富鴻杰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的iphone手機維修業務已經順利開展,未來還將有更多企業參與……享受政策優惠,打破發展困局,福田保稅區的入境維修產業即將迎來一次新發展、新跨越。
以調研尋規律
8月底的一天,入境維修龍頭企業富鴻杰公司卸貨場,工人操作、機器搬運,忙碌如常。面對福保辦調研小組,一家公司負責人提出:“我們偶爾會有貨物在晚上很晚的時間到達,檢驗檢疫部門能否安排工作人員查驗?”調研小組負責人當即拍板:“沒問題!只要對企業有利,哪怕我們加班加點,克服再大困難,也一定要落實。”
從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聯想集團,到中國十大民營物流企業騰邦物流,從剛剛開展業務的高端化妝品企業簡詩美,到從事入境維修已十年的富鴻杰,不論公司大小,不論企業新老,不論問題多少,福保辦均一視同仁。在“大調研、大走訪”活動中,福保辦調研小組共走訪轄區企業32家,召開“面對面、一對一”座談會30余場,收集企業反映的意見建議近60條。經歸類梳理,目前90%已經得到解決,其他問題也正緊鑼密鼓地解決中。在這些問題中既有小微型企業對檢驗檢疫政策的不懂、不熟、不透,也有大型企業集團對通關速度提出的“全天候更便利更快捷”要求;既有傳統產業遇到的發展瓶頸,又有新興行業面臨的政策探索。企業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對于福保辦來說,都是沉甸甸的責任,更是改進工作的著力點。
“開展‘大調研、大走訪’活動,既是踐行群眾路線的一種方式,更是我們探尋規律、提高工作質量、服務質量有力的切入口。”福保辦主任黃建偉表示。
當前,福田保稅區的發展面臨著轉型升級,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立足保稅區,服務保稅區,福保辦砥礪奮進……
|